查看原文
其他

译咖堂 | 第二期!诗人翻译家北塔:提高稿酬,给翻译家应有的尊重

2016-09-07 译世界 译·世界


编者按

翻译是跨语言的交流方式,也是跨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途径。数千年来,人类交往的历史,也可以说是一部翻译史。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长期深耕于翻译及语言服务领域,不仅在业内取得瞩目的成就,对人类的精神交流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我们称之为“译咖”。本栏目专为这些人而开设,走进《译咖堂》,与国内外顶级翻译名家对话,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翻译人生。




本期嘉宾介绍:

北塔,原名徐伟锋,诗人、学者、翻译家,生于苏州吴江,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,系世界世诗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中国办事处主任、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、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秘书长,出版有诗集《正在锈蚀的时针》《滚石有苔》等、学术专著《一个诗人的考辩——中国现当代文学论集》、《照亮自身的深渊——北塔诗学文选》和译著《八堂课》等约30种。曾受邀赴美国、荷兰和马其顿等20余国参加研讨、采风、朗诵和讲座等各类文学、学术活动,曾率中国大陆诗歌代表团前往墨西哥、匈牙利、台湾、美国、以色列、马来西亚和泰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并参加诗会。有作品曾被译成英文、德文等10余种外文。曾在国内外多次获奖。诗作手稿被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库收藏。有“石头诗人”之誉。


这个地方改一下:本文为译世界·译咖堂栏目对北塔的专访,内容分三期推出,本文为第二期。第一期请见:诗人翻译家北塔:中国要影响世界,思想比高铁更有持久力


没有翻译,对外交流几乎什么都谈不到



译世界

对诗歌的翻译,一直很有争议,甚至有人认为“不可译”,您是怎么认为的?



北塔

对,争议特别大。说“诗不可译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我们无法真正完整地去了解一首诗,就更谈不上翻译了。诗歌翻译确实是一个特殊、或者说很难的一种翻译或者文化行为。


但是,没有翻译,对外交流几乎什么都谈不到。因为当你看到一个外国人,他一个汉字都不认识,你怎么办?通过翻译,他至少能了解50%或60%或更多。我们每一个翻译家要做的工作,就是希望能把相对多的信息传递出去,虽然不是百分之百。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译者,他能传递50%,那么一个有经验的、水平比较高的译者,他就能传递更多。我们只能追求更多,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。


但同时我们对诗歌又有一种完美主义的期待。很多人往往是把对诗歌的完美主义的要求放到诗歌翻译上来,而诗歌翻译好像是天生的不能完美。所以他们就认为,翻译注定是失败的、不可能的,没必要做。在做诗歌翻译的时候,或者说,在读翻译诗的时候;我觉得,我们要放弃完美主义。只能如此,这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。


诗歌翻译绝对不能产业化



译世界

如何才能真正做好诗歌翻译?



北塔

做好诗歌翻译,也就是把文本中的信息量传递得尽可能地多。一方面要去理解诗,方方面面都要努力去把握,包括音韵上的讲究——因为诗歌一般都会有三套信息,一套是思想内涵、情感,另外一套是意象的应用组合,还有一套就是音韵方面的。这些都需要仔细去琢磨、体会。


现在有些人对翻译比较轻视。其实,翻译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字母和单词,不是那么简单的。比方说,要对英语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,包括格律体系、用词、押韵等有所了解,然后译出来的诗才会有英语诗歌的审美品质。如果你不了解英语诗歌的所有这些美学方面的因素,一旦把汉语习惯放进去,就会显得很别扭。


所以,诗歌翻译是一个特别难的行为,它首先是对译者的诗歌修养要求非常高——包括对中国诗歌的修养和对外国诗歌的修养。当然,还要给译者相当多的时间让他去慎思明辨、精耕细作。一些领域的翻译也许能实现产业化,但诗歌的翻译绝对不能用产业化思维去要求。


还有一个就是天才的创造力。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些翻译的思想、理论出来了,当时有一个概念叫"的译","的"是"目的"的"的",用英语来表达就是exact translation。这个"的"是非常讲究的一个字,意思是“唯一的”或“不可替代的”。比如,作为翻译家,你储藏的词汇那么多,词典里也可以找那么多相似的词,但是其中只有一个是最适合于某个文本语境的。这个词可能"灵光乍现",就好像众里寻他千百度,那人却在灯火澜深处。这种情况经常有,我也会时不时碰到。在翻译过程中,如果找到这么一个词,我会高兴一天。


比如,我最近翻译了诗友田湘的诗集,他有一个代表作叫《雪人》,这部诗集现在也用这个名字。里边有这么一小段:


可我不忍老去,一直站在原地等你,

我固执地等,傻傻地等,

不知不觉已变成雪人。


这里边有些音韵的效果,本身就带有一种生命的律动,或者说自然的流露。在翻译这首诗时,假如我不去考虑这些音韵当然也可以,因为这是自由诗,但是我觉得原诗中的神韵应该通过有关音韵的翻译体现出来。我的译文为:


Yet I cannot bear to get aged, always standing here and waiting for you,

Frowadly and foolishly,

Finally turning into a snowman unconsciously.


这首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,表达了抒情主人公那种傻傻的、痴痴的、不知不觉的感受。行内的押韵、音节的重复,起到了加强这种情感的效果。所以我在翻译的时候,也要想办法用类似的音韵的叠加和递进来加强这种效果。"固执地、傻傻地"我翻译为"Frowadly and foolishly"。但是有的时候这种层面的语词你故意找,反而不一定能找到。可能突然之间它就会蹦出来。



译世界

但可能不同的翻译家,会有不同的翻译理念和风格?



北塔

从不同的译者风格来看,诗歌翻译可以分为三类,一类是"诗人译诗",例如翻译《荷马史诗》的英国诗人亚历山大·蒲柏,他把原作作为自己创作的材料,不一定非常尊重原文。另一类是"译匠",这种情况下的翻译非常拘谨,译者自己的风格完全看不出来,属于"硬译",就是我们所说的"word to word "的翻译。最后一类是"学者的翻译",学者对中外的诗学有所研究,再学透原文,然后来翻译。他的翻译中不会存在主体性丧失的情况,同时对自己的才情也有所控制,不会让主体性泛滥,能够把握好一个度。


呼吁:提高诗歌翻译的稿费



译世界

翻译诗歌是很辛苦的,但目前报酬似乎比较低。



北塔

是的,不仅在中国如此,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。韩国曾经有过一个调查,找了160多位学术界的人来谈看法,大部分人对翻译的稿费感到不满。但也有很多翻译家不是为了稿费而进行翻译活动,很多时候是因为他很喜欢某个作品,希望能与大家分享。


现在国家提高了文字著作的稿酬,规定是1000字为100到300元,中国的稿费虽然提高了,但依然很低。翻译诗歌,尤其需要反复打磨,比起很多其他的翻译来,更耗费时间和精力,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。为什么好多人不愿意做翻译?因为翻译工作无法得到满意的回报,对此很现实的一个激励就是提高稿费。


真正热爱文学翻译的人,不求回报来做,我们当然是敬佩的,但不能因为对个别人敬佩,就让翻译报酬低的情况继续下去。


所以,一方面,我们很期待有情怀并且能真正享受文学翻译的人来做译者,这是首先要强调的;另一方面,我们也呼吁能够给翻译家以应有的尊重,这样才会有更多人参与到翻译活动中,也才会有更多好的作品出来。


如今中国加入了国际知识产权公约,出一本书先要付给原作者稿费,再给译者稿费,我也完全能体会到出版社的难处,这个问题的确是很难解决的。所以我也在想,能不能引进一些社会的资源以及政府的资助。


采访:王京涛 田瑶

摄影:田瑶


推荐阅读

大咖 | 李长栓:大数据时代,不要沦为机器的奴隶…

大咖 | 刘和平:我为何不怕机器带来的颠覆,反而拥抱它?

大咖 | 王立非:我国每年需20万语言服务人才,现在数量远远不够…

大咖 | 翻译家许钧:62岁,我的翻译之路才刚开始…

译咖堂 | 诗人翻译家北塔:中国要影响世界,思想比高铁更有持久力


您对翻译行业的见地,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。来稿请致:media@yeeworld.com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